十月的阴山北麓,寒风凛冽,黄麦岭磷复肥(内蒙古)生产基地却机器轰鸣、车流不息,现场一派繁忙景象。联投黄麦岭控股旗下磷化工公司内蒙古专班人员自入驻以来,同时间赛跑,向困难挑战,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,便让30万吨/年磷复肥联营项目旧貌换新颜,取得了单系达标达产的丰硕成果,展现了自强不息、搏击市场的联投精神。

突围:出击北疆建支点
近年来,磷化工公司受16万吨/年磷酸产能制约,规模化发展空间受限,且湖北“盘踞”宜化、兴发、新洋丰等多个磷化工“巨鳄”,内卷加剧,利润收窄,黄麦岭控股的主业磷化工始终在盈亏的边缘徘徊。为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,提升行业话语权,黄麦岭控股突破传统的重资产发展思维和本地化经营模式,决心走出封闭的大山,尝试在市场广阔的祖国北疆创建磷复肥基地,开启可持续发展新征程。

金谷能源(内蒙古)公司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拥有16万吨/年硫酸及30万吨/年磷复肥生产设备设施,区位优势明显,由于缺乏化肥行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,常年运行不畅。今年7月,黄麦岭控股与山东金谷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约定由磷化工公司与金谷能源(内蒙古)公司联合运营30万吨/年磷复肥项目,借助黄麦岭控股技术力量、生产经验和品牌效应,生产“黄麦岭”品牌产品,确保项目达产并实现互利共赢。
该项目是黄麦岭控股贯彻湖北联投以实体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、聚力打造千亿磷化工板块战略,推进磷复肥产能“翻番”、磷化工向外拓展布局实施的首个轻资产运营项目,是公司布局北方磷化工市场的重要落子,也是发挥品牌辐射效应的北方战略支点。
突破:一举打破“不可能”
面对全新的生产环境与市场挑战,磷化工公司7名队员组建的团队揭榜出征。他们不负重托,在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,牢牢扛起开疆拓土的发展使命,自今年8月中旬正式接管合作公司——金谷能源(内蒙古)生产线以来,以敢抓善管的底气和向新突破的勇气,摸家底、强管理、优产品、降消耗,充分发挥团队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,实干巧干,交出了一份实为不易的亮眼答卷。
一是实现产能突破。9月是基地正式运营的首月,累计生产磷酸二铵1.3万吨,完成月计划产量的104%,刷新了金谷能源(内蒙古)公司二铵生产纪录(原单系月最高产量1.1万吨),首战告捷。此外,硫酸、磷酸、铁精粉月度产量完成率分别达到107.6%、100.4%、106.1%,成绩斐然。二是实现成本破冰。强化经营意识,推进精细管理,通过梳理流程、优化工艺、打通堵点,真正做到了向管理要效益。当月大宗原材料磷矿粉、硫酸、液氨消耗均优于计划指标,尤其是硫酸单耗大幅下降,创历史最好水平,有效扭转生产成本虚高难降的被动局面。三是推进质量破局。专班人员发扬迎难而上、向难求成的拼搏精神,攻克了产品粉化和结块的技术难题,打破了“二铵结块是常态”的传统观念。四是实现创新破题。专班人员探索利用低成本河北矿生产黄色二铵新路径,反复调试配方,不断总结完善,最终达成目标,打破了河北矿生产黄色二铵不可行的“定律”。
奋进:向高而攀铸辉煌
“重回巅峰,再创辉煌”是黄麦岭控股年初发出的铿锵誓言。为充分挖潜合作项目产能和效益潜力,黄麦岭控股主要领导何凡、韩伟等多次赴内蒙古生产基地现场调研指导,慰问驻地团队,协调合作伙伴——金谷能源(内蒙古)公司为基地正常运营提供要素保障。目前,双方通过数据共享、工艺共研、优势互补,在消耗指标优化、质量品质提升、产能潜力挖掘等方面迈出了合作共赢的坚实一步,实现了“1+1>2”的合作效应,为下阶段巩固经营成果、拓展合作空间,高质高效推进“三大任务”夯实了基础。
一是筑牢生产根基。加速推进“黄麦岭牌”产品提质拓量,最大限度发挥产能优势和区位优势,构建黄麦岭控股稳定可控的北方市场销售体系,进一步光大“黄麦岭”品牌,提升产品美誉度和市场覆盖率。二是激活技术引擎。将黄麦岭控股50余年磷复肥生产技术实力转化为降本增效的新动能,打造为彰显公司技术实力与管理水平的示范生产线,成为破局突围的效益增长点和创新发展的“试验田”。三是深化产业融合。发挥彼此大股东的资源优势,与金谷能源(内蒙古)公司共拓北疆市场,同时积极探索磷化工与当地能源、工农业需求的“有效”链接,开辟合作共赢新天地。
内蒙古生产基地的高效运转,不仅是生产线的前移,更是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的实践探索。黄麦岭控股将以坚定信念、务实作风和紧密协作,把黄麦岭磷复肥(内蒙古)生产基地打造成公司精细管理的样板、创新发展的标杆、市场营销的支点和合作共赢的典范,让“黄麦岭牌”产品在祖国北疆绽放璀璨光芒。